■深圳特区报: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深圳设立。三年后,深圳大学应时而生。2013年,深圳大学步入而立之年。30年春华秋实,与特区一起成长起来的深大,为特区和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收获了累累硕果。
建立在改革开放前沿热土的深圳大学备受关注。去年7月,曾担任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的李清泉就任深圳大学校长。面对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殷切期望,李清泉履新时坦言:“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们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我们把一个什么样的大学留给中国、留给后人,我们不能给未来留下遗憾。”他知道,邓小平同志1984年视察深圳经济特区时郑重嘱托:要办好深圳大学。上任伊始,李清泉便亮明了打造名校的雄心和求贤纳才的诚心。
在大学间竞争激烈的当下,深圳大学未来有何发展战略、目标,思路是怎样的,将要施行哪些新政?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
●深圳大学拥有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优势、条件和潜力
深圳特区报:深圳大学历经30年发展,目前已成为一所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李校长,您任深圳大学校长即将满一年,怎么看待学校这30年的发展?
李清泉:在我看来,深圳大学建校30年,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学科体系门类齐全,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并且在部分学科和专业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二是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特色,涌现了马化腾、史玉柱、周海江、梁光伟、邓学勤等一批杰出校友。三是科研和社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正在成为深圳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文化引领和辐射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四是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具有国际化背景的教师队伍和一批高水平人才。五是学校办学设施优良,特别是教学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先进充足。六是高教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在人事改革、民主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研评价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深圳特区报:近年来,内地高校发展加快、竞争加剧,深圳高等教育也呈现新的发展格局,比如南方科技大学的创立,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设置校区。您怎么看待深圳大学目前面临的发展形势?
李清泉:深圳高等教育近十年来发展迅速,各类办学主体不断加入,各类办学模式竞相涌现,但深圳大学仍然是办学历史最长、学科体系最完整的综合性大学。我们希望通过认真研究,在总结办学历程、深入分析办学现状和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的深圳大学,可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有劣势更有优势。
一方面,竞争形势和挑战日益严峻。受益于国家2011协同创新、985、211等项目支持,部属、重点和传统名校优势更加明显;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纷纷出台支持地方高校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在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下,迅速崛起。
与上述优势高校相比,深圳大学近年来发展速度偏慢,综合实力与一流高校相比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优秀生源不足;博士生招生规模急需扩大;国家级科研平台、优势和特色学科偏少;学科领军人才、有广泛影响的学术团队还不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及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与社会期望有差距。究其原因,一是学校的主要精力用于完成大众化教育任务和完成本地招生任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没有真正确立和落实。二是作为地方性大学和后起高校,客观上受到我国高教领域计划等级制和配额供给制的束缚较大,发展速度和层次受限。三是学科建设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四是各类办学资源不堪重负,办学空间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深圳经济特区综合实力强,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国际化程度高,改革创新意识浓厚,人才引进的力度大、吸引力强。目前,深圳正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建设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市委市政府对于深圳大学的发展高度重视,并且有能力加大投入。深圳大学拥有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优势、条件和潜力。
●办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的一流大学
深圳特区报:内地许多大学都提出要建设“一流大学”,深圳大学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李清泉:深圳大学制定了建设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决心围绕“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引领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办学使命,立足深圳,依托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国际,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实现深圳大学的协调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跨越发展。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实现办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一流大学的目标。
深圳特区报:您能具体说一下这个办学目标的内涵吗?
李清泉:“高水平”是指拥有雄厚的教学、创新、科研能力,优势明显的学科与水平领先的科研成果,代表城市优秀文化。一批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校整体进入广东高校第一方阵,全国前列。“有特色”是指形成“视野开阔、素质优良、注重实践、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文理贯通、应用见长、瞄准前沿、服务社会”的学科特色,彰显“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精神与特质。“现代化”是指率先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拥有现代化的办学设施和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留学生规模大,国际化程度高。
●加快学科建设,提升办学实力
深圳特区报:高水平大学必须具有卓越的人才培养能力和领先的学术成就,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拥有若干高水平的优势学科。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李清泉:我们的发展思路之一就是加快学科建设和整合力度,带动整体办学水平和实力的提升。主要措施有:
探索实行学部制。优化学科布局和结构,提升重点、优长、特色学科,形成若干学科高地。争取在未来10年,建成3—5个国家重点学科,5—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有一批优势学科率先进入国内前列。
加大高层次学科领军人才引进和创新团队建设力度,加大对优秀中青年学者的培养和支持力度。力争用3—5年引进、培养50位学科带头人,500位中青年学术骨干,100个高水平创新团队。
大力加强科学研究与协同创新。组建深港联合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院、深圳发展研究院,成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智囊团、创新源、驱动力。
加快西丽新校区和智慧校园建设。建设先进充足的图书、信息、设备、实验条件,支撑迅速扩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前沿学术研究。
●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引领社会进步与发展
深圳特区报: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核心的职能和使命。高水平大学要吸引优秀学生就读,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圳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李清泉:深圳大学的教育理念是要致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引领社会进步与发展。措施主要有:
加强特色和品牌专业建设。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若干交叉学科特色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分层次人才培养,通过基地班、实验班、跨学科和交叉学科双学位班等,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
积极探索招生改革,吸引优质生源。一方面,通过筹建深圳大学城市学院,扩大在深圳市的招生规模,满足深圳市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争取更多专业进入一本招生,扩大在外省的招生比例和规模,提高整体生源质量。还要通过社会捐赠,为优秀生贫困学生提供奖助学金。
修订本科培养方案,打造核心课程体系。坚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加强需求导向课程、核心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鼓励教师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优质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鼓励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使其有机会在知识前沿进行探索。
筹建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和商学院。高等研究院的师资队伍素质、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要达到香港高校平均水平以上;商学院将打造EMBA教育的高端名牌。
扩大硕士、博士研究生规模。积极推动与境外(特别是港澳地区)高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尽快达到国内一流和境外合作高校的水平。
扩大学生国际、国内交流的规模和层次。推动本科生“第二校园”交换计划和“2+2”联合培养计划,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办学国际化程度。
创新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社团、文体、艺术、社会实践活动,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生动、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
●继续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深圳特区报:高水平的大学必须建立符合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规律的治理结构,以保障办学目标的实现。未来,深圳大学在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方面会采取哪些措施?
李清泉:深圳大学要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坚定不移走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前列,深化改革,继续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积极推动省、部、市共建深圳大学。有效突破现行办学体制机制的束缚,使学校的改革发展进入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层面,获得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政策和资源支持,加快进入高水平大学的步伐。
积极推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制定和实施《深圳大学条例》。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办学自主权。
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实行“学术主导、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运行机制。完善教授咨询、决策、督导体系;扩大学院作为办学主体的自主权;强化教代会、职代会、学生代表大会、大学生顾问团的功能,鼓励和保障师生民主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
借鉴国际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设立深圳大学发展基金会,积极筹集社会资金,扩大办学投入。
深圳特区报:深圳大学的发展目标令人鼓舞,我们也非常期待这些措施的真正落实,您能给我们展望一下十年后的深圳大学吗?
李清泉:深圳大学树立的十年办学目标和指标,需要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非常之举,实现突破和跨越。
通过上述发展战略的实施,可以预见,未来10年,深圳大学将进入加快发展的上升通道,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水平、学科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将显著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产出水平也将同步跃升。一所与改革开放特区地位相称的具有活力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的深圳大学,将成为深圳市民为之骄傲的名片,为深圳特区乃至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