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生网

硕士招生
位置: 首页 > 硕士招生 > 正文
硕士招生

深大研招二十年

发表于: 2017-10-25 00:00 点击:

  10月12日是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正式报名第3天,根据研究生院当天提供的数据,报名参加深大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数已超过8000人。深大的报名热度由此可见。1997年,深大正式开展研究生教育。如今,“弱冠”之年,已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截至2017年9月,深大设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下设二级学科点13个;设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4个、二级学科点10个;设有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其中工程硕士具有授权的领域14个。共有在校研究生793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84人(含留学博士生53人)、学术型研究生3133人、专业型研究生4520人。目前,深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位居广东省第四、报考热度、生源质量则位居广东前三,就业质量全国前20、毕业生薪酬广东省第一……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深大20年来的探索和努力。


“研”路广开的二十年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位于此地的深大同样有着拓荒牛的精神。深大于1996年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但其实,深大早在此前十多年就开始了研究生教育的探索。1985年,即建校2周年之际,深大便在原国家教委的批准下开始与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生在深大生活学习,毕业答辩则在合作高校进行,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获得深大颁发的毕业证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授予合作高校的学位证书。
  经过12年的联合培养,学校决定申请成为硕士学位单位,拓宽研究生教育之路。
  “硕士学位单位的申请,其实要从本科生教育开始说起,过程有些曲折。”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李景镇教授说。1993年12月底,李景镇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调入深大,他见证了深大争取硕士学位单位授予权的全过程。
  “为争取到硕士学位单位授予权,蔡德麟副校长可谓全身心扑在这上面。”申请成为硕士学位单位,首先需要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本想一举拿下硕士学位单位的深大,却连参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资格都没有。情急之下,蔡校长为此事专门赴京,据理力争之后,终于争取到了一个机会———采用考试的方式,如果学生通过考试就可以进入评估名单。“当时全校师生拧成一股绳,都把这次考试看成生死之战,因为只有通过考试,才有申请资格。”李景镇回忆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这次考试,学校卯足劲做了充分的准备,从猜测考试科目、寻找题库,再到加强对学生的辅导。直至考前一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部门才终于公布了考试科目,考察的分别是物理系的数学科、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的物理科和经济学院的会计科。“考试当天,蔡校长都已经生病了,眼睛布满血丝,抓着我的手问‘老李,我们能行吧,这机会可是争取回来的啊!’”李景镇充满感慨地回忆道。为了让蔡校长放心,李景镇还特意前往考场查看情况。皇天不负有心人,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在考场上见到成效,3个考试科目都通过了考核,物理系学生的数学成绩取得了优秀的评级,为此蔡德麟还特意请了物理系的学生吃饭。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这道门槛,深大顽强地跨了过去。就在深大充满信心准备继续申报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却下发了一则通知:近年不再新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深大前脚才跨过门槛,后脚还没抬起,大门又一次被重重关上。假如在这时候放弃,之前的努力就全部付诸东流了。
  危急之中,蔡德麟又一次想出对策,该对策名为“天梯”。自下而上的大门被关上了,那便反其道而行之,搭建“天梯”直通中央,自上而下打通深大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道路。所谓“天梯”,就是创造机会,主动出击,不按照传统模式,等待漫长的评估批准,而是主动让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看见深大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力,这颇有毛遂自荐的意味。为此,由李景镇牵头,深大邀请了“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院士、“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院士、邓锡铭院士和金国藩院士4位泰斗级科学家参观深大并担任深大的名誉教授和科技顾问。事实证明,搭“天梯”可谓奇招致胜。4位院士参观深大之后,一致认为深大的各方面都符合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要求。于是由邓锡铭院士起草,4名院士联名,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写了一封信,共同表达了希望批准深大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想法。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也关注到该问题。他认为香港将于1997年回归,毗邻香港的深大应当具备与香港高校匹敌的教学水平。当时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朱光亚了解深大的情况后,在一次会议开始前临时提出深大申请成为硕士学位单位的问题,与会委员一致通过了这个临时提案。就这样,1996年深大终于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苏东斌教授领衔的政治经济学、许安之教授领衔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杨淑雯教授领衔的通信与信息系统等三个学科成为深大历史上第一批硕士点并于1997年招收了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深大的研究生教育之路正式展开。


  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后,深大很快就将目标放在争取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上。研究生院的徐诚革副书记回忆道:“2002年,深大第一次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但大家都清楚成功的概率比较低。”2003年收到通知,深大的申请果然没获得批准。“申请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深大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后,正式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仅有3届,正常情况下需要培养8届硕士毕业生后才有资格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虽然申请没成功,但教育部在深大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过程中发现以往审核办法有不合理之处,在时任校长谢维信教授的领导和推动下,教育部对办法进行了修改,借鉴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方法,批准深大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2005年,深大再次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终获批准,苏东斌教授领衔的政治经济学、牛憨笨院士领衔的光学工程和谢维信教授领衔的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成为深大乃至深圳历史上首批博士点。


“研”色缤纷的求学路
 时光倒回20年前,那时深圳刚从一个小渔村起步,各种设施还不完备。1994年在深大读研的董世峰老师描述道:“海滨小区后面就是海,浪一卷,三尺高;扛枪的士兵在海滨小区后面来回巡逻。我们学生没地方可去,都‘宅’在校园里。那个年代交通不便,没有公交车,只有小巴。小巴开得特别快,还没等人上去就开走了,就见它在泥泞的道路上一路掠过去。”此番景象有几分似如今“荔园冲锋艇”在风雨中穿梭的场景。20年眨眼而逝,昔日泥泞的道路已铺平,狭窄的车道已被拓宽,同学们可以搭乘荔园小巴,安全又快速地在校园中穿行;校门口附近还有公交车站和地铁站,便于同学们出行。
  自建校以来,来自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教师纷纷聚集于此。为了加快深大的发展速度,深大早早开始了研究生教育的探索。那时的研究生就像“大熊猫”一样,数量稀少、备受宠爱。据研究生院李科浪老师介绍,如今已是深圳海关副关长的1988级校友刘建三当年在交学费时遇到困难,他写了一封信给学校,表达自己希望缓交学费的愿望。学校获悉之后,立即批准刘建三缓交学费,并减免部分学费,支持他完成学业。学校不仅为贫困研究生大开方便之门,连研究生的自习室都可以“包分配”。据董世峰描述,当时仅有的图书馆即现在的北馆,内部摆满书架,书架后是一排木板隔间,门上带锁,相当于独立自习室。当时学校为一部分老师分配了专属自习室,研究生却人手一间。
  1994年,研究生公共课上总共只有10人。3年之后,首届由深大独立招生的4名研究生入学了。现任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钟中是考入深大建筑系的首届研究生。对他来说,在教室里学习是一份与阳光有关的回忆。“那时天气都很好,我们在教学楼A座上课,喜欢待在教室里日光照得到的地方。太阳暖洋洋的,听着老师讲课,感觉不怎么难。”
  英语是研究生做科研的语言基础,为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深大特别聘请了外教授课。钟中提起当时的专业外语课:“我们建筑系只有4个研究生。1个老外对4个人,训练密度很高、强度很大。正因如此,我在外语方面的不足才得到补强。”夯实英语基础后,钟中阅读了2位美国建筑师的原著并完成了2篇报告。毕业之后,他对2位大师的研究仍在继续,并从中获得许多灵感,他因此很感激当年的专业英语课让他具备阅读原著的能力。
  研究生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见适合自己的导师,使用自己能够接受的学习方法,从而快速进步。在钟中的回忆里,他的导师许安知很少手把手地给予指导,却给他参与大量项目的机会。在不断做项目的过程中,他的能力获得学院里很多老师的认可。短短一年内,他持续高强度工作,完成了近10个项目。如今钟中也成了研究生导师。他会选择现在的学生更能适应的教学方式,督促学生打好基础,也会像许老师一样,给学生参与项目的机会。
  钟中还记得,在毕业典礼上,“研究生只有很小一撮,站在角落里。除了我们以外都是本科生。”今不同昔,钟中所在的建筑学院今年的研究生数量保持增势,即将超过本科生数量。  


“研”途可期的大未来
   深大今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共有2656名。他们怀抱着不同的梦想,选择在深大起航。研一的梅同学从内蒙古师范大学免试到深大经济学院读研。她选择深大,是因为这座城市机会很多、就业条件好,同时深大在社会上的认同度也比较高。入学已经一个月,梅同学很满意深大的教育方式和环境。“我喜欢深大偏西式的教育,老师引导查阅大量资料。这里有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研究生,我有机会跟他们交流。”在会计班的13名研究生中,像梅同学一样推免进入深大的一共有9名。据研究生院统计数据,截至目前深大共录取推免生506人,其中,本校推免生共108名,还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来自985、211本科院校。据钟中介绍,为应对扩招后生源质量难以保障的难题,深大采取了在各大本科院校进行宣传、增加推免比例并鼓励学生留校读研等措施,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深大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近年来,深大是地方高校中最受本科生欢迎的院校之一,报考热度持续不减。目前,深大共有本科生27915名、研究生7937名,继续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对深大而言是“人心所向”。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对知识的渴望以及职业目标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本科生报考研究生。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建成高水平大学,不仅需要有强大的本科,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更是标志性指标。兼任研究生院院长的徐晨副校长分析说:“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的科研实力和水平。一方面,高水平的研究生培养需要通过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的训练,另一方面,高水平的科研项目需要一定数量高层次的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参与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衡量一所大学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课题数量,没有研究生规模一定程度的增长,学校科研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就遇到瓶颈。”
  从1997年正式招收10个研究生,到2017年招收2656个研究生,深大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汪永成表示,虽然各级政府对深大研究生教育发展“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短短20多年就晋级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但2006年以后,国家的研究生教育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因此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10多年没有放开申报,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增长也严格控制,这也让深大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增长满足不了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今年,教育部终于再次组织了学位点的申报工作,深大积极申报,向上级政府申请了11个博士点、10个硕士点。虽然深大申请的这些学科水平都很高,实力都很强,但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最终成果难以预料。汪永成向我们介绍了申报进度和程序,“据往年经验,申请硕士学位授权点成功概率较大。相比之下,博士点的申请难度就很大。”如果申请博士学位授权点成功,不但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生源、改善生源结构,更有利于深大建设高水平大学、提高科研水平。他说,有的学科点为了申请博士点,已经进行了两代人十多年的努力。热切期待的心情,让人动容。让我们祝福深大的研究生教育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张维院士与深大研究生教育的起步
    深圳大学 1983年建校,1996年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学校初创时期,深大就开始了艰难而兴奋的研究生教育探索。我校的首任校长、两院院士张维教授为学校研究生教育的起步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笔者手头有一张张维院士1985年11月4日在北京给时任副校长李天庆写的一封信,信中张维院士讲他11月2日去国家教委研究生司接洽研究生招生事宜,得到了四个政策信息,并提议我校尽快采取两点行动:一是有一定基础的专业,如:政治经济学,要尽快组织材料上报广东省高教局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争取通过1986年1月召开的评审组会议,获得硕士学位权。二是与清华、北大、人大三校相关的系商议,请他们代招,共同培养(研究生)。并表示他当晚要与清华土木系系主任联系此事。
  1985年深大建校仅仅两年,百业待兴,千头万绪,张维院士11月1日收到深大寄来的材料,2日就跑到了国家教委,4日写了此信,字里行间殷殷切切之情表露无疑。正是由于张维院士的支持,争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校通过联合培养、委托代培等形式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为特区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当年深大人这种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创业热情,不得不令人敬佩万分。
  (研究生院 李科浪)  

上一条:我校喜获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下一条:深圳大学首届研招微信推文大赛通知

关闭


邮箱:szuyz@szu.edu.cn

地址:深圳大学粤海校区汇元楼435室

研究生招生电话:0755-26536177
(工作日 08:30-12:00 14:00-17:30 寒暑假除外)

研究生档案馆:0755-26558494

全日制本科招生:0755-26536235
版权所有:深圳大学研究生院

深圳大学官微号

研究生招生官方微信号